前 言
75载风华,江山如画,岁月如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与北京画院共同推出“江山如画——北京画院典藏精品展”,以笔墨丹青为媒,通过艺术视角向广大观众展现新中国75年来改天换日、烁古耀今的发展与变化。
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肩负着对中国艺术传承经典与开拓创新的双重使命。画院自1957年成立至今,一代代艺术家以画笔绘情思,将爱国情怀和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图景共冶一炉,创作出一批又一批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本次展览,我们从北京画院典藏作品中遴选出自建国初期至今70余位画家创作的80余件(套)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国画与油画佳作,其中不乏齐白石、于非闇、李可染、胡佩衡、叶浅予、周思聪、黄永玉、靳尚谊、钟涵等众多享誉国内画坛的名家经典力作,还有北京画院中青年艺术家们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在这些画作中,既有放眼于新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历程与成就的图像,也有聚焦于首都、体现北京城市面貌沧桑巨变的佳作,观者细细品味不仅可以感受到蕴于其中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也能从作品的形式语言中体会到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总书记的讲话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文艺的前进方向,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美好蓝图。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和首都重要的文化窗口,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之初始终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愿广大观众通过本次展览,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艺术家们注入在作品中与时代脉搏共振的炽热情感,还能通过体悟新中国文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感受到艺术之魂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瞬间。
王 宁
国家大剧院 院长
2024年8月
前 言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悠悠75载,华夏大地风雨兼程,泱泱75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在文化部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成立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画院所肩负的创作、研究、教学三大任务,要建设成为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建院伊始,画院坚守中华文脉,翰墨合为时之变,丹青抒人民之音,以锦绣山河载民族神韵,以新风新貌展盛世风华。此次展览以北京画院典藏精品为载体,以“借古开今”“人民颂歌”“交融激荡”“筑梦华章”四幕华篇,立体地勾勒出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图景。
启,即借古启新,借古韵,启新篇。20世纪50年代,北京画院第一代耆老名宿,一面保持传统中国画的形式与价值延续,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精笔妙墨,自生新意,为时代造像。另一面将众家之长融汇于同一主题之中,百家齐鸣,点山村春景、染青山绵延、绘丰收硕果、写城市街景,其中,以《首都之春》为代表,展现了首都北京的社会百科及蒸蒸向荣的发展景象,表达出艺术家们对于新社会的憧憬与理想。
承,即承上启下,守传统,创新潮。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新秀初登,掀起别样的创作浪潮,继续发扬艺术传统,不断拓宽艺术创作门类,形成全新的艺术创作格局。他们赴钢厂、水库、乡村……与群众为伍,写人民之思,抒人民之声,竭力在红色年代的创作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情状和社会繁荣发展景象。
转,即顺时而变,立风格,开新象。改革开放后,乘着全面开放清新风气,艺术创作全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艺术家们在墨与色、线与面的结合中,古今贯通,融汇中西,不断探索个人艺术风格的发展,探求中国传统绘画新的表现主题,北京画院的艺术创作迎来新的高峰。
合,即融合共生,汇多元,展新貌。新世纪以来,北京画院始终坚守画脉文心,肩负社会责任。画院画家们以扎实的笔墨功技,古意融通,彰显民族文化底蕴;以真挚的情感聚焦现实,感悟生命力量与人文关怀;以多元的风格重燃古都风韵,构建起历史传承与时代新风和谐共生、国际潮流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
新时代,北京画院八位艺术家联袂创作《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在丹青长卷中全方位展现了北京城市发展与时代演进的新面貌,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往昔与今朝,流淌的大运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书写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见证了新中国75年来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在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旁,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携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吴洪亮
二〇二四年八月十六日于成都
借古开今
建国伊始,以齐白石、陈半丁、于非闇等在内的北京画坛耆老名宿,展开以“改造旧思想,发展新国画”为宗旨,以写生采风与合作创作为主要艺术创作形式,呈现出具有新中国特色与要求的中国画创作的革新。
百花齐放 王雪涛 170cm×340cm 纸本设色 1977年
关良 戏剧人物 34.5cm×35cm 纸本设色 1953年
俞致贞 芙蓉 92cm×51cm 纸本设色 1959年
人民颂歌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一大批以“建设”“红色”为主题词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应运而生。美术家们落笔山川巨变、社会新象,真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构成了新中国美术史上蔚为壮观的锦绣中华图景。
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工作者 黄永玉 35cm×45cm 黑白木刻 1954年
收音机里论英雄 古一舟 68.5cmx101.5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向毛主席汇报我们的成绩 蒋兆和 101.5cmx142.5cm 纸本设色 1959年
交融激荡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艺术与社会互动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激荡,中国美术在经历了现实主义的回归拓展和风格语言的不同转向后,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荷 闫振铎 95.5cmx106cm 布面油彩 2002年
塔吉克族老人 靳尚谊 51cmx39cm 布面油彩 1981年
雪覆盖了米拉山 艾轩 100cmx100cm 布面油彩 2003年
筑梦华章
进入新世纪,国家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也凸显出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弘扬中国梦、复兴中国文化的历史浪潮之中,北京画院画家们聚焦古都新貌、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人文风情,始终坚守画脉文心,开辟华彩新章。
大山的节日 张学 150cm×180cm 布面油彩 2022年
CBD 白羽平 130cm×25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筑梦太空 范琛 221cmx180cm 纸本水墨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