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油画 250cm×300cm 2021年 沈尧伊
前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为让广大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红色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特别策划推出“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庆祝建党百年。
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完成了彪炳史册、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向广大读者宣传、介绍长征,从1975年开始,沈尧伊先生身体力行,先后数次重走长征路,始终践行着用“长征精神”创作长征系列作品的使命。1988-1993年,他历时六年创作完成了《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作。这部堪称中国连环画史上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好评如潮,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一面时代旗帜。此后,沈先生又自编自绘完成了《长征·1936》与《征路星火》两部作品,描绘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长征的历程以及西路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和陕甘边根据地建设等故事。这三部作品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组成了“长征三部曲”,是关于长征的立体、全景式呈现,不仅填补了长征影像资料缺失的遗憾,同时用多元化的视角留给后辈更加全面、生动的长征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重温令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长征精神依旧催人奋进、撼人心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更需要长征精神的引领与鼓舞。致敬革命先辈,致敬伟大的长征精神!
王 宁
国家大剧院院长
2021年6月
主办单位:国家大剧院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北京美术家协会 北京画院美术馆
沈尧伊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对长征题材体验最多、感受最深、创作最旺的一位画家,他迈逾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与反映党的光辉历程的革命史诗绘画相连,真正做到用长征精神来画好长征,坚实地在艺术史上占有了位置。70年代他的《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等早期油画,以浓郁的革命战斗气息和昂扬的时代精神,赢得广泛好评,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大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潜心六年创作了长达926幅的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酣畅的艺术审美感受力,为历史深处的长征添注了时代的文化精神,成为进入历史的艺术巨构;90年代他投入大型油画《遵义会议》的创作中,在视觉审美之境中再现长征中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人物群像,实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进入新世纪,他步履不停地重走长征路,完成《长征之路》风景画系列、《长征交响》风景和风俗组画,在光和色、现实和历史的游弋中谱写长征之情。正是怀着深深的“长征情”,沈尧伊对长征和长征精神开展了长达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在连环画、油画的创作媒介中均达到了一种极致的追求,即对长征和长征精神的历史性、纪实性、艺术性、象征性和民族性的全方位审美创造。
我始终觉得,沈尧伊先生对长征情有独钟的热爱,是颇具大美情怀的。回顾长征的历史,它的历时时间之长、行程之远、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环境之险恶,在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时至今日,长征的历史已经凝结成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这力量铸就的长征精神,更是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奋斗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对于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沈尧伊选择长征题材作为自己艺术探索的前路,做到在不同艺术氛境中“先行一步”和“自始至终”是特别不易的,这不仅需要足够的艺术才华,而且需要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1961年,沈尧伊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考入“李桦插图工作室”,开始他在版画、插图、连环画上的专业训练。受50-60年代中央美院在革命历史画创作领域突出成就的影响,沈尧伊在艺术趣味上钟情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倾向性很早便显露了出来。1966年沈尧伊毕业这年创作的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被大量印制成宣传画、单页和明信片,成为当时影响最为广泛的美术作品。
尽管沈尧伊很年轻就扣准了时代语汇,在刻制领袖像中发挥了专业特长,但他并非题材决定论者,也没有想以领袖题材取胜的创作心态,而是开始深入思考革命历史题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问题。1975年,因为要绘制连环画《跟随毛主席长征》,沈尧伊首次走上了长征路,由此也步入了他的艺术盛期。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了沈尧伊从木刻创作到大型革命历史油画创作的转向,在长征这一史实的总前提下,他探索了革命历史画同一主题在艺术表现上的多样化。这两幅油画都是沈尧伊第一次走长征路回来后创作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抒情造境,通过写实的手法和浪漫的光影对比,营造红军队伍在湿寒荒凉的草地夜晚燃起篝火的意境,抒发了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革命豪情;《而今迈步从头越》题目取自毛泽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在娄山关大获全胜、一举扭转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体现出“壮美”之感。
对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表现,沈尧伊并没有止步于已获成功的革命领袖题材创作,时值80年代,中国美术界正笼罩在各种新思潮、新艺术风起云涌的转型时期,革命历史画很快从浪尖上滑了下来,逐渐边缘化。此时的沈尧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油画创作经验,但他却不断感到,对于长征的表现还有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已经式微了的连环画领地。除却长征题材的革命性,在技法转化为自然的语言上显然还有拓展的一面,甚至只有把追求真实作为艺术的切入点,积蓄于心的形式技法才会以新的面目出现。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达成了沈尧伊力图表现纪实性、史诗性的长征的心愿,从1988年到1993年,这六年间他用926幅连续性的组画“画活”了长征这部英雄史诗。所有的荣誉伴随这部巨制纷至沓来,美术界众多资深前辈纷纷赞叹《地球的红飘带》是“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蔡若虹)、“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李琦)、“是巨作、力作、是一部传世之作”(孙滋溪),李桦先生更是对自己的学生赞不绝口:“鲁迅先生曾预言:‘连环画可以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那样的画手’,沈尧伊就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这部作品获得了包括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在内的一系列奖项,成为当年众望所归、名副其实的“金奖”连环画。
为了画好这套连环画,沈尧伊先后四次深入长征路,爬雪山、过草地,乘船只渡过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走访老红军和当地群众,画了大量风景写生、速写和记忆画。在作品结构上,《地球的红飘带》分两册描绘红军长征的壮阔历史,上册是湘江战役、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区等几个大段落,下册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越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建立陕甘边根据地等内容,具体画面从环境、场面、群像、肖像和特写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去组合和刻画。在画面版式上,沈尧伊打破连环画的传统模式,大胆采用单页方形、竖形,尤其是宽银幕式的双页全景构图形式。其中,以饱满的方构图去塑造人物,《地球的红飘带》把“真实”放在了核心的位置,注重对长征中的中共领袖和红军高级将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精神气质的刻画;以壮阔的宽构图去展现场面,通过整幅画面的气势和意境再现长征的历史真实性和史诗性。在风格化的语言上,沈尧伊首次将木刻、石版、素描的艺术特征有机融合起来,并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生活真实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虚拟,增强了整套连环画的艺术性。很显然,《地球的红飘带》在长征题材的创作和表现上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它是沈尧伊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革命历史画以“真实”为核心的一系列艺术语言和结构的极好例证,具有创作方法论上的意义。
以《地球的红飘带》第137幅为例,沈尧伊将遵义会议的段落画成一个全景式的肖像群组画,既充分展现了每位红军高级将领的神情、动态与个性,又创造了这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的意境,真实而生动。这幅插图奠定了90年代以来沈尧伊绘制油画《遵义会议》的基本格局,从1995年到2015年,20年间沈尧伊共画过三遍:1995-1996年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遵义会议》,重在为出席遵义会议的每一位红军将领塑像,具有一种历史的丰碑感;2006-2007年创作的三联画,增强了遵义会议室内和室外的氛围营造,倾向于抒情和造境;2015年创作的变体画,试图将遵义会议于精神和路线层面上的转折意义,融入一种视觉审美之境中。沈尧伊对长征精神的深刻体悟和思考,落实在创作中就是能常画常新,实现媒介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新世纪以来,沈尧伊极富创造力地完成了《长征之路》《长征交响》等风景和风俗组画、连环画《长征·1936》,还有围绕长征题材展开的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如《彝海结盟》(2010)、《大渡河十七勇士》(2011)、《走出泥沼》(2013)、《瓦窑堡会议》(2014)、《夹金风雪》(2014)等,真正做到尽心、尽责、尽力地画好长征。
今年是建党百年同时也是长征胜利85周年,沈尧伊最新创作的连环画《征路星火》,将与他的《地球的红飘带》《长征·1936》姊妹篇,首次联袂构成“长征三部曲”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作为前两部连环画的有益补充,《征路星火》描述了西路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和陕甘边根据地的建设,内容丰富,从多角度展现了长征精神。长征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对史诗般的长征和长征精神有过多次论述,赞颂长征是历史的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信仰的丰碑,指出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艺术家的史诗意识和创作实践中的史诗性。沈尧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以长征的精神画长征,以大美情怀开创了一部长征题材的绘画史诗,足以引起我们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2021年6月
序言二
201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位艺术家的长征——北京画院藏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作研究展”。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说:‘总有一天,有人会写出一部这样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沈尧伊说‘从造型审美去表现长征,就是我的愿望。’”历时六年,沈尧伊以文献考证的方法,用艺术的语言去还原历史的真实。如今,926件作品不仅再现了当代视觉的长征,也因其艺术的高度成为中国连环画史上一部重要巨制。
诚然,如果论及哪位艺术家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倾一生情怀,为一事图志。我想,沈尧伊先生是一个典型。曾经有人问他,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为何还要一以贯之地表现长征?他,如此作答,“我们都是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受益者,该做的、能做的,又爱做的,为何不做下去呢?喜欢,就不会觉得累;喜欢,投入多少也不会觉得吃亏。”
的确,长征精神中,那份大美、悲壮、朴素,却近乎于浪漫的理想,总是让他心向往之。从青年时期创作的《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到谱写连环画巨著《地球的红飘带》,再到后来的姊妹篇《长征·1936》《征路星火》,沈尧伊先生始终执着于表现长征。二万五千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于这个星球,犹如一根鲜艳夺目的红飘带。这是中国人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的史诗。艺术家怀抱对长征精神的热情,多次重走长征路,为老一辈革命者的理想所折服,为他们的精神与气节所感动。而他饱含情感的记录与描绘,充溢创造力的表现方法,更让作品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励与感动着每一位观者,使他们在审美之余,获得了思想教益和精神鼓舞。
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北京画院作为《地球的红飘带》这部经典作品的收藏机构,有幸与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文联合作推出“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提供给社会和业界来重读经典、回顾历史。相信这对于弘扬长征精神,激发民众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励我们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祝展览圆满成功,祝沈尧伊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吴洪亮
北京画院院长
2021年5月19日完稿于北京画院
一点说明
长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二十五军四支队伍,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先后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到达陕北永坪镇和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从川陕苏区出发,6月和中央红军会师。9月北上途中南撤,退至川西甘孜。
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6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在会宁、将台堡会师,长征结束。
《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是根据魏巍长篇小说,王素文字改编,姜维朴主编,沈尧伊绘画。从1988年至1993年历时6年,创作926幅。描绘了中央红军1934年湘江战役到1935年9月改编为陕甘支队到达甘南哈达铺的历程。
《长征·1936》连环画三部曲:一《奠基礼》(中央红军到陕北);二《大回旋》(红二、六军团征战湘黔滇);三《大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总计600幅,沈尧伊编绘。2012年至2014年创作。
从时间和史实而言,《长征·1936》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延续。可称为姐妹篇。
《征路星火》连环画三部曲:一《西征·东归》(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二《火种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侧记);三《落脚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共计600幅。2015到2018年创作,沈尧伊编绘。
《征路星火》三部曲,是在长征前后或同期的红军革命业绩,从长征精神角度而言是一致的。
总之,《地球的红飘带》长征连环画,与《长征·1936》和《征路星火》是长征史实的三部曲。最重要的是:它是填补史实影像空白的图像史,也是长征精神的造型和视觉审美史。
《地球的红飘带》长征连环画三部曲的创作先后12年,连环画作品2200幅,本次选展十分之一,其貌也可见一斑。
沈尧伊
2021年4月16日
一、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长篇连环画全集(926幅)是沈尧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魏巍原著、王素改编而绘,前后历经六年。
本部分从全集中精选出127幅作品,涵盖了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会师夹金山、草地徒步、会师北上等内容。
长征是超越了国界、民族、阶级、意识形态的精神远征,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全人类的史诗。这部史诗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地球上的,它像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飘带,给人类、给后代留下永远的纪念。
↑
遵义会议-137 58x120cm 1988-1993
↑
巧渡金沙江-424-25 58x120cm 1988-1993
↑ 会师夹金山-594-95 58x120cm 1988-1993
二、长征·1936
《长征·1936》为沈尧伊编绘的连环画,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姊妹篇。该作品表现了1935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的长征史实,包含《奠基礼》《大回旋》《大会师》三部。全集共600幅作品,本单元精选展出75幅。
《奠基礼——中央红军到陕北》是《长征1936》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品描绘了陕北既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集中兵力对外抗日的“出发点”。正是因为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摇篮”,故将中央红军到陕北这一历史事件命名为“奠基礼”。正如毛主席所言“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大回旋——红二方面军征战湘黔滇》表现了红二、六军团从湖南长征到胜利渡过金沙江的战斗历程;《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则讲述了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统一战线形成的故事。
↑ 奠基礼-93-94 58x120cm 2012-2014
↑ 大回旋-141-142 58x120cm 2012-2014
↑ 大会师-199-200 58x120cm 2012-2014
三、征路星火
本部分内容为沈尧伊编绘的《西征·东归》《火种记》《落脚点》三部作品,名为《征路星火》。本单元从全集的600幅作品中精选展出75幅。
《征路星火》与《长征·1936》《地球的红飘带》共同组成体现长征过程的立体图史。虽然《征路星火》所表现的红西路军征战、南方三年游击战和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均不属于长征,但都是对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必要补充,它们也都是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向民族战争转折点上进行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从其永不言败的精神而言,是与长征精神相一致的。
↑ 西征·东归-107-108 58x120cm 2015-2018
↑ 火种记-33-34 58x120cm 2015-2018
↑ 落脚点-163 58x120cm 2015-2018
结 语
《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油画 220cmx600cm 2013年 沈尧伊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更是一部伟大的交响组曲。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远征,是一首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更是一曲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
近300幅连环画生动地描绘了这段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遵义会议拨乱反正,挽救红色政权于生死攸关之际;飞夺泸定桥险象环生,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大会师振奋人心,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从此揭开新的篇章……红军指战员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铸就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这条“地球的红飘带”曾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时代,也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新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国家大剧院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