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昆曲老生行当

袁国良

2018/03/17

提到昆曲,往往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牡丹亭》,其实除了《牡丹亭》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剧目。昆曲的行当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生、旦、净、末、丑。这和其他戏曲的行当差不多,但是仔细地分就又能分出很多种。比如,在小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例如《长生殿》的唐明皇由大官生扮演,主要表现人物比较鲜明;《荆钗记》中的王十朋、《金雀记》中的潘岳都由小官生扮演。巾生擅演书生,雉尾生则比较英武。旦行按照年龄的大小细分为老旦(年纪大的女人)、正旦(已婚的女人)、闺门旦(没有结婚的女人)、花旦/贴旦(闺门旦旁边服侍的丫头),还有刺杀旦,比如梅兰芳大师常演的昆曲戏《刺虎》里就是刺杀旦。净行分大面与白面,其中邋遢白面属于不修边幅,主要是演一些地位比较低下的角色。丑行又分为副(又称大丑)和丑两个家门。具备身份的叫副,没有身份的叫小花脸。在昆曲《连环计·议剑》里,王司徒和曹操定计杀董卓,戏里曹操就是副来演。




我的主要行当是末,末其实在很多剧种里归到生里了,比如说武生、老生、小生等等。而在昆剧里,末行被单独列出来,是专门扮演中年以上、蓄须带髯的角色,可细分为老生、末和外。也有人称老生为正生,所谓老生乃是与小生相区别的一个称呼,扮演的大都是中年以上男子中的主要正面人物。“外”在戏中的地位是很主要的,如《十五贯》中的况钟、《满床笏》中的龚敬、《浣纱记》中的伍员等。“末”就是地位相对低下,主要以配演为主,如老家院之类。


从1994年我开始学习昆曲,至今已有24个年头。从懵懵懂懂的不知什么是昆曲到爱上昆曲,直到如今昆曲融入骨血之中。读戏校的我会经常游走在生旦净末丑的课堂中,了解各行当的特点,潜移默化中为我之后的角色创造埋下了种子。我每天能够认真地复习老师教授的内容,晚间自习也会早早地抢一面镜子,来纠正身段的错误、眼神的恍惚和情绪的不饱满。我的嗓音条件并不算出挑,但是我能够坚持每天喊嗓子吊嗓子,直到戏校毕业,我的嗓子已经能够胜任各类老生的唱腔。



我从艺20多年来学习了近30出传统折子戏、十余部大戏,这基本囊括了当前舞台上所有的老生剧目,其中包括伍子胥、李龟年、郭子仪、张广才、况钟、方孝孺等30多个传统角色;创造了孔子、程婴、曹植等十余个新创人物。从不戴胡子的大髯小生到戴黑胡子的老生、戴彩胡子的正末、戴白胡子的老外,舞台年龄跨度七十余岁,也算是尝尽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排练厅里,跑圆场到跪步,再到各种的髯口功以及高难度的摔抢背、翻吊毛都是我每天必须的功课。尽管有些技巧并不是经常用得上,但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空闲时间我还需要看书,看剧本,补充文化知识。除此以外,我还要和笛师磨合,一段曲子我们要找到一个非常默契的角度和节奏。舞台艺术有一个不可复制性,今天演出和明天演出是不一样的,所以和艺术伙伴反复练功、背戏,寻找一种感觉,共同达到更合理的表演状态也是作为昆曲演员的我的日常。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台下千百遍的练习,都是为了台上最完美的呈现。



 
现场观众互动

Q:如果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昆曲,您觉得看哪出戏比较合适?
A:如果是看老生戏的话,其实看每一出都是比较合适的。但第一次看昆曲就选择折子戏的话,在不知道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看起来相对没那么容易懂。因为折子戏是整个剧本里面的某一折,可能不带头不续尾。但是折子戏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是昆曲表演精华的集中展现。如果一定要选择出一出戏,既能通俗易懂,又不失传统程式化,且表演有集中展现的,我想《十五贯》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出救活了昆曲的戏,有它的独到之处。从剧情来说,生旦净末丑的表演都非常饱满。还有一出《烂柯山》是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的戏,它也有前因后果,剧情比较完整,演出时长差不多两个小时。如果没有接触过昆曲,我觉得不需要做任何功课,只要愿意跨进这个剧场,用心来感受昆曲,就一定会感受到昆曲带给你的各种各样享受。因为昆曲的艺术性相对比较集中,它的歌舞性、文学性、音乐性以及服装、头饰再加上演员的塑造,总有一方面会让你喜欢。